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校長室

校長:吳錫法

學歷:

嘉義大學 教育政策研究所

台北教育大學體育系

屏東師院
   
   

辦學理念:

一、以學生為中心,落實全人教育:

  (一)發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,將每一位學生視同自己的孩子般呵護與教養。

  (二)學校資源均以學生受教品質及學習環境之改善為優先考量。

  (三)一切的行政作為均以謀取學生最大利益為依歸。

  (四)發展學校本位管理,充分尊重學生需求與意見。

  (五)以學生自治組織與活動,培養學生自律、負責與進取之精神。

二、以教學為核心,提供多元學習:

  (一)教學合乎皮特斯教育三規準:價值、自願、認知為依歸。

  (二)兼顧布魯姆教學三目標:認知、技能、情意之各階層目標。

  (三)發展多元智能,開拓學習視野,引導學生身心充分發展。

  (四)教學活潑化、活動多元化、發展適性化。

  (五)注重學生身心發展、個別差異、家庭社經背景、社區多元文化、環境等。

三、以團隊為動力,型塑優質團隊:

  (一)學生第一:

    1、將每一位學生視同自己的孩子般呵護與教養。

    2、學校資源均以學生受教品質及學習環境之改善為優先考量。

    3、一切的行政作為均以謀取學生最大利益為依歸。

    4、發展學校本位管理,充分尊重學生需求與意見。

    5、落實學生自治組織與活動,以培養學生自律、負責與進取之精神。

  (二)教師優先:

    1、在合乎法、理、情範圍內,儘量爭取、擴充教師福利。

    2、充分尊重、保障教師合法權益。

    3、改善教學軟、硬體設施,營造舒適、便利之教學環境。

    4、主動協助、輔導、改善教師之生活與進修。

        (三)家長為後盾: 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、提昇辦學績效,加強形象行銷,塑造學校教育專業形象。

   2、健全家長會、班親會、教師會組織,使校、社緊密結合,協助校務發展。

      3、透過尊重、關懷、溝通、了解,型塑共治、共享、共護、共榮的優質家長文化。

  4、適度開放校園、協助社區成長、推展親職教育、發展社群服務,引導社區化正向發展。

 四、以理論為基礎,強化實踐行動

  (一)行政方面:

    1、賦權增能:充分授權,並進一步賦權增能,激發創意。

    2、分工合作:除分層負責外,更以做好每一項完整的教育工作看待,促成各處室統整合作的運作機制。

  (二)師資方面:

    1、教學故事:鼓勵教師建立教學歷程檔案,促成專業自主。

    2、專業對話:建立溝通與討論機制,構築教師協同文化。

    3、學習型團隊:強化成員知識經驗的分享、流通、運用、轉化、延續與創新。

  (三)課程與教學方面:

    1、組織運作:落實班群、學群、領域小組等課程組織的運作。

    2、協同教學:經營創新的教學活動、共享活潑的教學樂趣。

    3、行動研究精神:以知行思的行動策略,解決教學現場問題。

  (四)學校環境方面:

    1、生態教育:回歸生態教育的自然環境,提供最佳教學資源。

    2、教學功能論:功能需求決定建築形式,以符合學習主軸。

  (五)組織文化方面:

    1、互信互助:營造溫馨和諧的學校園地,激發互信互助氛圍。

    2、大家庭觀:促成教職員生感受到如在大家庭生活的幸福感。

五、以合作為基礎,整合多方資源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一)重視學校公共關係的建立與行銷。

  (二)親師互動:增進親師溝通與聯繫,陪伴孩子健全的成長。

  (三)家長義工:結合家長會,積極拓展志工服務團隊,鼓勵家長投入教學服務工

          作,擴大教育成效。

  (四)資源共享:深入社區、瞭解社區,建立資源整合共享。

  (五)融入社區:推展學校社區化、社區學校化的融入教育觀。

  (六)擴大引入社會資源。

六、以永續為原則,發展學校特色:

  (一)規劃學校永續整體發展架構與方向。

  (二)逐步凝聚教師、家長與學生的共識與願景。

  (三)分階段達成設定目標,隨時檢視學校特色發展方向與效益。

  (四)利用學校本位特色課程,培養師生教育的目標與內涵。

  (五)結合校內外多元資源,減少員工負擔並提升整體效能。

  (六)多觀摩他校經驗,故事化呈現學校特有歷程與成果。

  (七)適時結合社區舉辦各項教學活動,增進學校與社區活力同時並連結永續目標。

具體作法

一、凝聚共識,共同為願景而努力

「有夢最美,築夢踏實。」學校要進步需要有熱情的成員,激發全體老師的服務熱誠,凝聚共識,為願景而努力。其作法如下:

    (一)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管道,做好理念與經驗的傳承。

    (二)由下而上的過程,建立共同願景。

    (三)民主參與,分享決策,轉型領導。

    (四)透過非正式溝通機會,凝聚共識。

二、建構溫馨、和諧、融洽的校園

在現在多元開放的社會中,來自各方的聲音、不同的意見及思考模式都是需要被廣納及尊重。若能加強各方相互溝通協調以取得共識及最大的利益,這將會是支持校務運作及共同邁向願景的最大契機與動力。其作法如下:

    (一)以學生的學習為最優先的考量,凝聚共識,推動校務。

    (二)以教學為主體,達成行政支援教學。

    (三)勤走校園社區,廣納多方意見,加強與教師同仁的溝通。

    (四)以民主方式共同參與決策,並分工合作推動校務。

    (五)多運用非正式組織的協調、溝通。

 三、兼顧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與家長的期許

學校秉持傳統優良校風,推展五育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,規劃多元化的活動,培養啟發學生多元能力,但部分學生活動與課業無法兼顧,導致家長擔心。如何在課業學習與活動間取得平衡,其作法如下:

    (一)建構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充實各項教學設備。

    (二)發揮各科教學研究會的功能,落實教學評量及課業輔導計畫,建立各科教

       學特色。

    (三)做好學生生涯與學習輔導,強化學習動機。

    (四)加強班級經營,教導學生做好時間管理,並培養良好讀書風氣。

    (五)加強辦理教師多元進修活動,提昇教師之教學、評量、輔導及人文素養。

    (六)鼓勵教師自編教材,設計多元課程,因材施教,提高教學品質,增進學生

       學習興趣與信心。

    (七)加強親師聯繫溝通,共同關心學生的學習。

 四、強化生活教育

生活教育是由外而內的品德陶冶,它將影響學生一生當中做人做事的態度,是我們培養優秀公民的重要教育目標。其具體作法如下:

   (一)溝通觀念,全校師生共同落實生活教育。

   (二)明確合理宣導生活規範的要求,並落實執行。

   (三)培養學生之榮譽感,做好灑掃應對進退之事宜。

   (四)暢通學生與學校溝通管道,瞭解學生需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五)注重潛在學習,發揮境教、身教等之功能。

   (六)加強激發學生自發性的檢討,落實內化生活常規,並導引出禮貌、尊重、關懷等優良品德。

 五、尋求外在資源,整合運用

學校的寶貴資源除了校內的人力與設備,若再加上家長會及校友會,更是學校另一股有力的支柱。如何整合校內外資源,同時透過有效的方式,將資源做有效及合理的應用。其方法如下:

    (一)資源爭取

      1、計畫性的向上級積極爭取補助。

      2、以學校績效爭取相關資源。

      3、爭取家長會及校友會的奧援。

      4、爭取地區性基金會或熱心教育的社會賢達的捐助。

      5、尋求台中教育大學、暨南大學等之教學資源,提升學習品質。

    (二)資源分配運用

      1、原則:合理運用,以支援教學及安全急迫性為優先考量。

      2、一般性經費補助:需求彙整,公開分配,辦理採購。

 六、提昇教學設備與環境

為提供E世代學子未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,全力建構資訊化及科技化的學習環境,打造軟硬體兼備的校園。其方法如下:

    (一)修訂校區整體發展及規劃方案。

    (二)逐年充實及改善各項教學設備。

    (三)整潔與美化整體的環境。

    (四)充分溝通,齊心協力完成新民樓之改建計畫。

    (五)透過社區化方案,運用鄰近學校設備與資源。

 七、親師社區經營

在合作共營的機制上,結合家長與社區,以關懷與尊重促進良性互動。其方法如下:

    (一)尊重家長會,建立親師合作伙伴關係。

    (二)邀請家長會參與校務行政相關會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三)維持與社區及媒體良好關係,提昇學校聲譽。

    (四)加強社區內國中之聯繫與宣導。

結語

   教育的可貴在於一個孩子可能因為我們而改變,而我們的世界也可能因為這個孩子而不同,而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最有機會參與世界的改變。我們身旁的孩子也許並非天才,但在我們的努力之下,他一定是個人材,人生的目的正是在創造自己與他人不朽的價值。

學校正是促進世界改變與實現夢想的場所,學生及全體教職同仁是學校的主體,而校長正是學校共同願景的領航人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一路上總有貴人相助,希望在辦學中除了落實自己的教育理念外,更能激發大家的熱忱,凝聚共識,承先啟後,共同努力,讓自己及學校成為學生的貴人。

能有幸於教育界服務,一方面是莫大的榮譽,也是深重的責任。今後一定奉獻自己的專業與力量,在大家的支持下,將南投教育帶向更美好的未來。

 
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