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校史沿革

廣興國小風華

一、回顧眷戀車輄寮

  廣興村位在鹿谷鄉的地理中心開發甚早。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漢人就已陸續進入開墾,並在今日的光華巷一帶定居,當時環抱村落的的和尚頭山、凍頂山及鳳凰山區均為原始林地,林相密集成為開發的資源,其中巨大的櫸木被居民就地砍伐製成家具建材,並闢建小型木業加工廠大量生產車輛樑木,其中以牛車車體上的車軸為最大宗。因牛車上的橫樑台語音如「車輄」,在村落形成市集後,遂以「車輄寮」為村落名稱,1895年日本治台後改稱「車輄寮保」,再經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接收台灣,將「車輄寮保」的莊名改為廣興村,但「車輄寮」的稱號並未完全消失,至今地政單位的地籍資料仍將本村土地以「車輄寮段」做註記,老一輩的人也常以「車輄寮」做稱呼,不過,新生代的晚輩已逐漸改用新名稱,鄰近村里及外地年輕人更漸漸不知廣興村的舊名是「車輄寮」了。

  開發之初車輄寮居民伐木墾荒打造聚落,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,直至日人治台後,大量開採溪頭地區及其鄰近山區的原始林木,並栽植新苗木規劃林班地成為現在的台灣大學實驗林地。當時車輄寮為最接近伐木區的聚落,政府興建鐵軌車道利用輕便車將砍伐的木材從溪頭運至村落,並設立鋸木廠加工轉運。林木的開採帶來車輄寮的商機,居民除了以製材專長利用優質材料製作家具開起家具店外,富有人家還興建木材加工廠投入林業經營。

  輕便車轉運木材的特殊行業帶來村落獨特的生活影像,每天天未亮輕便車伕即成行的推著養家活口的車子爬坡往溪頭,抵達後一輛輛的輕便車堆上巨木滿載而歸。回程中鐵軌上順坡而下奔馳的輕便車發出震耳欲聾的轆轆聲,而煞車時的吱吱聲更是響徹雲霄,傍晚時分工人紛紛回到村落,婦人小孩趕著到貯木場剝樹皮當柴火,輕便車風華讓村落的林業特色盛極一時。

  民國34年日人撤離台灣,車輄寮的輕便車業由地方人士接手經營,當時的伐木區已經深入杉林溪林班,開採區域廣闊工人需要量大增,當時光駐在車輄寮的輕便車伕就有 2 百多人,加上林班內的工人及相關業務人員,與伐木業相關的人口超過千人,貯木場、鋸木工廠成為地方特色景觀。在外地工人及其家屬進駐下,村落人口增加快速,居民開商店販賣雜貨,平地的商人也進出頻繁到聚落做生意,為安置來往的商賈,村落出現餐館飯店及旅館業。

  因應蓬勃發展30年代末期的車輄寮也出現多家中西醫診所藥房、書局、糕餅舖、布莊、裁縫店、染布洗衣店、鐘錶行、銀樓及頗具規模的市場,更有電影院、撞球場及茶室、酒家等特種行業座落街區,提供居民及工人娛樂休閒,或品茗喝酒紓解壓力。晚上光影閃爍的街道上出現各樣各色的江湖術士,敲鑼打鼓招引觀眾或算命卜卦或販售膏藥補品,人口多行業雜,為維護治安警方還進駐警力在村落設置派出所,車輄寮景氣日見繁華,成為鹿谷鄉的商業中心。

  民國40年代晚期延溪公路闢建完成,杉林溪的林木以輕便車運至留龍頭,再以吊索運送到留龍腳(今草坪區)後運出車輄寮,到了50年代溪阿公路打通,公路通車大卡車完全替代輕便車的運材功能,輕便車因而功成身退,如今風馳電掣的輕便車除了已逝的謝省躬神父留下的舊照片外,已成為地方模糊的史跡,車輄寮的輕便車風華只能在回顧中做緬懷了。

二、廣興國小發展簡史

  除了木材業,早期車輄寮居民的收入仍以農耕為主,多數家庭栽植水稻、地瓜食用及養豬賺錢,部分擁有竹林的居民砍竹挖筍或製作筍乾增添收入,也有居民在田園中零星種植紅柿,中秋時分一年一度的採紅柿販售,紅柿成為家庭經濟的一大收入,及至民國60年代鹿谷鄉凍頂茶業逐漸興盛,爲掌握商機村落中的田園廣植烏龍茶,茶業經營替代了大部分的農耕事業,新世代中車輄寮轉換成的廣興村更加繁華富足了。

  民國40年代廣興國小建校之前,地方子弟必須徒步遠赴鹿谷國小就學,在校舍不足下,部分學生還需因陋就簡的在廣興集會所上課,目睹子女為學之苦父老們謀劃建校。民國48年 6 月在地方熱心人士劉朝練(劉宗禮父)擔任主任委員下,召集林贍(林光演父)、黃泉仔(黃火盛父)、傅番王(傅榮發父)及各鄰代表等二十多位委員籌組建校委員會,積極申請設校獲縣府許可,並籌募經費採三對等方式在興產路旁現址闢地興建,翌年2月成立鹿谷國校廣興分校,當年9月即獨立並定名廣興國民學校,民國58年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更名廣興國民小學迄今。

  廣興國小座落凍頂山麓,後有連綿高聳的鳳凰山,建校之初校園週遭田園密布,在梅樹、柿樹點綴下,景色自然秀麗。隨著就讀鹿谷國小的學生回流及新生入學自然增班,教室由分校時的 3 間,至51年已增為12間,並出現首屆畢業生,成為年級齊全的學校。

  有了學校讓繁榮的村落增添不少文化氣息,過去受到農耕人力需求及重男輕女觀念無法走進校門的女性子弟,也因村落設立學校教育風氣興盛受到重視而得以入校就學,讓村落的國民教育全面普及化。在家長的殷切敦促下,創校之初校方即開展文武兼備的校風,由於老師們戮力因循輔導,學生學習風氣佳,舉凡運動、語文等校際競賽均留下輝煌的紀錄,尤其是升學率更是全鄉之冠,栽培出來的子弟,也紛紛嶄露頭角,無論政界、醫界、教育界、學術界、文學界、藝術界及體育界可謂人才輩出,更不乏在地方發展農業及出外創業表現出色的校友,廣興的設校爲地方人才的培養奠立穩固的基礎,而父老的奉獻更是功不可沒。

  設校後全校學生數最多時有4百多位,及至民國70年代因節育政策與人口外流學生快速減少,至 90年代僅剩下2百位左右。此間校園曾多次擴建,而因921震災大部分校舍嚴重毀損,在教育部補助經費下,拆除做重建。結合學區光華巷,本校與地方民眾共同規劃,以「老街」形式作重建的新校園美輪美奐,已成為社區的文化景點。

  配合九年一貫教育新政策,重建後的廣興國小積極推動各領域教學,爲傳承地方文化強化鄉土教學活動,重建時校方除了保存設校時栽植的大王椰、櫸木,並全力呵護唯一倖存的老柿樹,更以紅柿當校徽,每年辦理紅柿節活動,指導學生「溫紅柿、浸脆柿」,體驗昔日的居民生活;也保留一座民國50年代的水塔,讓老舊的景觀提供民眾緬懷並見證校史;爲展現地方特色,今年校園中新規劃一處輕便車園區,讓學生了解先人開發地方的篳路藍縷,並開放民眾重溫50年前的車輄寮林業風華,象徵車輄寮風華的意象園區,將於今日落成。

  廣興國小不但延續文武兼備的校風傳承過去,近幾年來結合地方產業及社區資源,敦聘具專長的地方人士指導三不合鑼鼓陣推展民俗技藝,邀請學區茶藝師組織學生茶藝班實施茶藝教學。校方更運用教師的體育及美術專長訓練球隊、田徑隊、柔道隊,推展陶藝、竹編等藝術課程。在全人化的教育環境下,廣興國小將爲村落培養出更多的人才,讓車輄寮展現更美麗的新風華。

(本校退休之 林獻鎮 老師提供)

登入成功